山西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!

   ...
网络品牌传播
ad
等待
ad

  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市中心,占地90余亩,四川著名佛寺,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,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一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在成都市文殊院街。隋大业年间(605年—617年)始建,蜀王杨秀以“圣尼”名定名信相寺。唐会昌五年(845年)武宗灭佛,寺毁。宣宗即位(847年)修复。清顺治元年(1644年)全毁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年)重建,时民众视送行高深的寺僧慈笃海月禅师为文殊菩萨化身,遂改称文殊院。嘉庆十九年(1841年)和同治六年(1867年)两次扩建,为清代川西“四大丛林”之一。

清末,城内法会多集于此。占地6万余平方米,有天王殿、三大士殿、大雄宝殿、说法堂、藏经楼等,旁有钟鼓楼及厢房、园林。有大小铜、铁、玉、石·、木刻佛像100余尊,其中15尊较大铜像铸于清道光七年(1827年)。珍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,其中有康熙御书“空林”、“海月诗”碑刻,10尊宋铸护法神铁像,唐僧玄奘顶骨一片,明崇祯皇帝田纪绣制的千佛袈裟、发绣水月观音、挑纱文及缅甸白玉佛像、印度梵文贝叶经、明代南藏经等。1988年新建一座千佛和平塔(铁塔)初建于隋朝,原名信相寺,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明朝末年,该寺毁于战火,康熙年间,慈笃禅是由在废墟中结茅打坐,诵经修持,于禅定中出现红光,化出文殊菩萨形象,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,因此改名为文殊院。

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,文殊院先后出现了慈笃、本圆、能海、宽霖等许多世界著名的高僧,同时,寺内供奉有唐玄奘法师顶骨,稀有经书等绝世珍宝。因此,文殊院受到了历代朝延、政府的重视保护。清康熙40年,皇帝亲赐御书“空林”匾额,派专使送达。50年代,朱德元帅曾专为文殊院送来不少的兰草,并亲临文殊院同宽霖法师畅谈。文革初,周恩来、刘小平曾指示省、市政府对文殊院及文物“要好好保护”,解放以后,历次运动及文革都免于劫难而幸存,是“闹市中的净土”。

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,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、支持,僧众、居士们的努力,从而使文殊院这座千年古刹生机勃勃,佛事昌盛,世所瞩目,每年香客近两百万人次,文殊院是体现党的宗教政策的窗口,联系海内外信徒、宾客的桥梁、纽带,为文殊院发展献计出谋、捐款捐物的僧众、信士层出不穷。寺内新建的“文殊阁”是继文殊院初创、中兴之后的又一大型主体建筑,它气势雄伟庄严,造型精美古朴,功能新颖丰富。它屹立于文殊院中轴线之最后,总面积达四千余平方米。

 

  声明: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山西门户网Shanxiw.com立场! 若无意侵犯你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.
数据载入中...
 验证码
打开微信或手机浏览器扫一扫
扫一扫手机访问本页分享给朋友
山西网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